厄爾尼諾將重返 糧食產量面臨挑戰
據報道,2014年厄爾尼諾現象或將重返,今年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熱的年度之一。近日,多地氣溫已經進入“火爐”模式,北京、天津等地首發今年高溫預警。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從5月28日起的3天內,河北、河南、山東等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達37-38℃,局地可達40℃。
2014年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概率較大,若一旦確認發生,將導致相關農產品供給出現波動,從而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走勢。
美國克瑞頓大學名譽教授Art Douglas博士表示,未來6個月可能出現的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將為美國的農作物生長創造理想條件,同時也會為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和印度帶來干旱,影響農作物產量。
亞洲的牛奶產量超過全球牛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據Art Douglas博士預測,2月至5月,印度和南亞的天氣將好于往年,5月份開始印度和中國的降水將有所增加。他補充道:“但是在7月至9月,印度西部和中國北部地區將遭遇干旱。”
另據荷斯坦了解,“厄爾尼諾”現象將對澳大利亞的小麥產量造成嚴重的打擊。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由于過去幾個月的嚴重干旱,澳大利亞已經面臨糧食減產的危機。
他說:“對于澳大利亞來說,厄爾尼諾絕對不會是好消息,目前看來,澳大利亞東部正在經歷比2013年還要嚴重的干旱。”
澳洲氣象局數據顯示,昆士蘭70%地區干旱,去年12月份是自1938年以來歷史同期最為干燥的月份。新南威爾士州1月份的降雨量創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厄爾尼諾對全球農產品價格影響巨大
一般氣象部門通過監測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nino3.4 海區水溫來判斷是否發生厄爾尼諾事件,當nino3.4 海區水溫距平3 個月滑動平均值連續5 個月大于0.5℃,則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自 1980 年以來總共發生了 9 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 2 次強厄爾尼諾事件,5 次中等,2 次較弱。當前SST 指數已經開始回升,SOI 指數已經處于-14 左右,大多數模型的預報結果表明,今年夏季厄爾尼諾發生概率接近60%。
厄爾尼諾大數始發于5-8月,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主要影響區域是東南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中國。
從降雨情況來看,一般會導致東南亞干旱、澳大利亞干旱、印度干旱、巴西(北部少雨,中南部降雨過多)、中國(北方少雨、南部多雨)。
從氣溫來看,在冬天將導致中國東南地區、美國南部、印度、東南亞、澳大利亞南部和巴西南部氣溫偏高,東南亞和非洲南部干旱高溫。夏天導致印度、東南亞、澳大利亞和中美洲干旱,巴西中南部高溫。
從品種上來看,厄爾尼諾可能導致巴西、印度的蔗糖減產,東南亞的橡膠及棕櫚油減產,阿根廷大豆增產、澳大利亞的小麥減產。從價格來看,將會導致全球白糖、棕櫚油、橡膠、小麥價格上漲,導致阿根廷大豆價格下降。
來自中糧期貨和銀河證券的數據統計,以1982/83年厄爾尼諾現象為例,澳大利亞方面,當年厄爾尼諾造成澳大利亞嚴重干旱,導致本國小麥減產50%,當年小麥與大麥的出口下降50%,同時干旱導致火災,造成經濟損失達4億美元。
中國方面,1982年6月中國中部和南部發生洪澇;8月北方洪澇,黃河出現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個高水位。1983年1-3月中國南部降水量為30年來最大值;6-7月長江中下游暴雨,許多測站水位達歷史最高。東南亞,1982/83年非律賓農作物減產損失1000萬美元。
厄爾尼諾是否會帶來中國通脹風險?
厄爾尼諾導致氣候反常主要通過影響農產品價格,從而傳導到我國的國內價格形勢。在中國的CPI指標分項中,近年來食品項的權重持續上升,2014年食品項占CPI的權重達到33.17%。
CPI食品項中,肉禽及其制品占到CPI權重的7.4%,其中豬肉項占到CPI權重的3.32%。中國人的主要肉食為豬肉,需注意豬肉價格的上漲,可能引起替代效應,從而引起其他肉禽制品和其他食品的聯動上漲。
我國玉米的消費量約1.8億噸每年,與稻米消費量基本持平,是CPI糧食項中最主要的構成成分,且玉米作為養豬飼料的主要來源,直接影響豬肉價格波動,并可能通過替代作用帶動其他食品類價格的上漲。
但據宏源證券數據統計,由于厄爾尼諾期間國際玉米價格平均僅上漲1%左右,且國內玉米價格基本不受國際市場影響,因此厄爾尼諾通過國際玉米價格對我國CPI的傳導影響不大。但隨著中國玉米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接下來的走勢,有可能與以往大為不同。
我國糧食進口依賴度最高的是大豆,近幾年達到了80%的水平,因此國際大豆價格直接決定了國內的大豆價格水平。
除大豆外,我國幾大主要糧食產品的進口依賴度都比較低,均在3%以內。受厄爾尼諾影響最大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小麥產量占全球的17%左右,小麥的進口依賴度不到2%。但當國際小麥價格大幅波動時,我國國內小麥價格走勢基本平穩,受國外影響不大。
因此,綜合考察幾大糧食作物,我國小麥和玉米的進口依賴度非常低,國內小麥和玉米價格水平受外部因素影響可以忽略;而大豆的進口依賴度非常高,其國內價格基本跟隨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只是波動幅度比國際市場略低了一半左右。
近日,中國農業部發言人畢美家表示,中國糧食自給率超過97%。新華社稱,2013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12039億斤,連續3年穩定超過11000億斤。穩定的供應量也為糧食價格的平穩創造了條件。